八年级数学组生动课堂
苏轼有一句诗,叫“横看成岭侧成峰”,它对我们反思课堂教学很有意义。事实上,对有关课堂教学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横看”,还要“侧看”,这样,我们就会发现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才有助于课堂生命意识的唤醒,从而让课堂生动起来。就目前而言,我们组认为几个问题需要搞清楚:
一是怎样的课是“好课”。有人认为教师讲得清楚、透彻、精彩,就是好课;也有人认为学生听得懂、记得牢,对老师讲的课满意,就是好课;还有人认为上课后,学生会做题,能考出好的成绩,就是好课。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一堂好课的评价必须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来衡量,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地位的主体性和教师作用的主导性。教师要诱导学生从被动的受体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探索者。要做好这一点,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善引”、“善诱”,从而达到学生的“主动积极”。教师的诱导不能停留在浅层上的“热闹”。要使同学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参与教学进程,主动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世界,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不可否认,在全社会把分数与质量等同起来的观念未根本转变的情况下,我们作为教师也有些担心。如:在诱导启发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思索探究,学校班级人数多,一些同学不主动参与怎么办?教学效果能否得到保证?我们想这也是新形势下“好课”的观念变革的困惑吧。
二是怎样进行概念、习题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学生反映听课容易听懂,就是遇到题目不会做。这实际上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方式和学生的实际思考能力有一定的脱节。教师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分析概念、分析例题的想法和角度,在教师自己心目中是顺理成章的事,到了学生那里不一定行得通。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一定是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的,因此也就联系不上平时所学的概念和解题方法,或者联系错了。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去分析问题,必须吃透学生、吃透教材,要充分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透彻。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即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其他想法有没有?有的想法为什么不对?如何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联系起来?只有充分暴露,才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彻底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那种认为分析过程是浪费时间的担心是多余的。
三是关于多媒体运用的问题,我们有一个看法,总觉得多媒体虽然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但运用中似乎实效性并不怎么样。有的老师用了多媒体上课之后还要对学生进行补课。所以多媒体值不值得用,如何用,我一直很困惑。打个比方,有些多媒体就像时装表演,很讲究艺术性,可能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应用性方面被忽视了。而我们实际教学中需要的是艺术性与应用性完美结合的多媒体,好看还要有用,须知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切忌为了追求形式的新奇而影响了教学,多媒体毕竟是起辅助作用的。
另外,为什么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同一种类型的题目,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错误,搞得老师窝火、学生丧气,很大原因在于我们的教师身上,症结就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没有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使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没有亲历亲为,能力没有得到锤炼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不能简单地包办代替,要尽量给学生以思考和活动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善问,使学生在循循善诱下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方法,在方法论的指导下,授之以“渔”,而不是“鱼”,交给学生参与学习的钥匙。
就我们数学来说,一般人总认为数学以强调逻辑推理、思维严密见长,没有花头,从而不能更深层次地去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不然,数学中到处存在着兴趣的成分,不光有许多趣味性的内容,更有数学特有的对称美、排列美、整齐美、简约美;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既有方法上“曲径通幽”,“众里寻它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有过程中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感觉。此等美好的感觉,怎一个数学题了得?
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的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呆板、僵滞局面,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愉快教学。使一堂课上得高潮迭起、淋漓尽致,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牵引下,像风筝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使教与学双方能全身心的投入,少不了教师的语言控制。老师那幽默的、诙谐的、激情四射的、令人回味的语言是课堂气氛的最好的催化剂。有的老师授课平铺直叙,语言贫乏,一堂课就一种节奏,听来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难怪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来一点幽默,多些笑声,让学生的学习多点愉快;加一点激情,多些动感,让教与学双方充满活力。我在上课时,兴之所至,就会制造一些笑料,如有的学生解题忽视先决条件的利用,我称之为“毛直接长在肉上了”(脱胎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解决某些题目采用捷径时我常说,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之上策也。如此称呼既加深了学生印象,又给冷冰冰的数学公式注入了活力,学生很感兴趣。
总而言之,要让课堂生动起来,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还是要在优化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上大做文章,只有“匠心”少运,课堂才能兴味盎然。